谷甚论化学。
可能说的有错误,只是图一乐呵,不要在意哈。
感谢所有人的资瓷以及@Mr_罗 、@fp_loves_kmn 、@sunkuangzheng 、@lovelyseele 提供的电子点子。
在云剪贴板食用更佳。
近日,珂学家在电脑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原子团:“代码酸根离子”。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2}}{N}\;\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1}}{I}\;^{\large{-}}}}
有一种物质就有这种离子:
NOIP
虽然我们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通常把正价的放前面,但是这里显 +1 价的 P 却放在了后面,与带有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式差不多。
近日,珂学家在民间发现了另一种有剧毒的物质,也带 NOI−,其中包含了极其稀有的 +1 价的 Y 元素:
YNOI
它还可以成为一个离子,被称为“毒瘤根离子”。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3}}{Y}\;\overset{\large{+2}}{N}\;\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1}}{I}\;^{\large{2+}}}}
但是 NOI 也可以是一种物质,单独存在。其中 N 的化合价为 +3 价。此时 OI3− 也是离子,珂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信息酸根离子”,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1}}{I}\;^{\large{3-}}}}
在其它物质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OIEr
(其中 Er 的化合价为 +3 价)
有一位珂学家 AK 还发现了一种带有 OI3− 的物质:
IOI
(第一个 I 的化合价为 +3 价)
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 AK,当我们提及这个物质的时候,通常会说 AKIOI。
当然,OI 也可以成为一个物质,单独存在,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O−1I+1
因为 OI3− 呈金属特性,故 OI 与含氢物质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中 H 显 −1 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OI+2H2S===2SHOI+H2
由于一些碳基生物体内含有 OIEr ,当他们坐在放在大理石上的电脑旁时遇到有轻微毒性的 SHOI 气体后,会口吐芬芳,并思绪混乱,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LARGE{\mathrm{8C+101O_2+28OIEr+48SHOI+4CaCO_3}}\\ \LARGE{\mathrm{\overset{\normalsize{coding}}{=\!=\!=}}}\\ \LARGE{\mathrm{4CaO+12CH_4+48SO_2+14Er+19I_2O_5}} \end{matrix}$$ ### 2.$\mathrm{SP^-}$ 、 $\mathrm{CP^{2+}}$ 和 $\mathrm{CPS^{2-}}$: #### ①.非常相似的几种微粒: 珂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离子,称为“编程酸根离子”。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P}\;^{\large{-}}}}$$ 这种离子很特别,它与碳的化合物为: $$\Huge{\mathrm{C\;S\;P}}$$ (其中 $\mathrm{C}$ 的化合价为 $+1$ 价) 珂学家还发现了与之相似的化合物,叫做“编程分子”,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1}}{Cs}\;\overset{\large{-1}}{P}\;}}$$ 当珂学家把它们混合到一起后,就获得了一个令人感到恐怖的 $ \mathrm{SCP}$ 分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LARGE{\mathrm{CSP\overset{\normalsize{CsP}}{=\!=\!=}SCP}}$$ 为什么说 $\mathrm{SCP}$ 分子令人感到恐怖呢?因为一旦有人靠近这个分子,那个人就会莫名有一种恐怖感。虽然每个这两种分子都是由一个 $C$ 原子、一个 $S$ 原子和一个 $P$ 原子构成,但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就像乙醇($\mathrm{C_2H_5OH}$)和甲醚($\mathrm{CH_3OCH_3}$)一样。 珂学家马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离子: $$\Huge{\mathrm{\overset{\large{+1}}{C}\;\overset{\large{+1}}{P}\;^{\large{2+}}}}$$ 随后,珂学家就发现一种新物质来消除 $\mathrm{SCP}$ 分子带来的恐惧感,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1}}{Sc}\;\overset{\large{-1}}{P}\;}}$$ 用这种物质消除恐惧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LARGE{\mathrm{SCP\overset{\normalsize{ScP}}{=\!=\!=}CSP}}$$ 但是珂学家们通过多年使用鼠标的经验,又在鼠标中发现了这个离子: $$\Huge{\mathrm{\overset{\large{+1}}{C}\;\overset{\large{-1}}{P}\;\overset{\large{-2}}{S}\;^{\large{2-}}}}$$ 这种离子广泛存在于各个 $\mathrm{OIEr}$ 们旁边的鼠标里,用来锻炼他们的手速。 虽然珂学家们可以通过 $\mathrm{CsP}$ 来真正消灭 $\mathrm{CSP}$,但是生成的 $\mathrm{SCP}$ 对人们的危害更大,所以这种办法不可行。于是珂学家们就又发现了一种结构特殊的物质: $$\Huge{\mathrm{K\;K\;K\;S\;C\;O_3}}$$ 在这种物质中 $S$ 显 $-1$ 价。由于其三个 $K$ 原子排列方式特殊,所以不写作 $\mathrm{K_3SCO_3}$。$\mathrm{KKKSCO_3}$ 与 $P$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LARGE{\mathrm{KKKSCO_3+P=\!=\!=KO_2·CSP+K_2O}}$$ 因此人们常用 $\mathrm{KKKSCO_3}$ 来达到**字面上**的消灭 $\mathrm{CSP}$ 的目的。 #### ②.$\mathrm{SPFa}$: 很早以前,他们就发现化学、信息学和哲学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系。在 $\mathrm{SP^{-}}$ 和哲学元素 $\mathrm{Fa}$(♂一般不写)被发现后,一项震惊世界的物质(常温下为气体)出现了: $$\Huge{\mathrm{S\;P\;Fa}}$$ 这种物质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 $\mathrm{CSP}$,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LARGE{\mathrm{2SPFa+2C\overset{\normalsize{coding}}{=\!=\!=}2CSP+Fa_2}}$$ 这种物质有助燃性。它可以与 $\mathrm{NOI}$ 反应,使 $\mathrm{NOI}$ 在 $\mathrm{SPFa}$ 气体中点燃并发生爆炸,从而达到“真正”消灭 $\mathrm{NOI}$ 的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begin{matrix} \LARGE{\mathrm{4SPFa+18NOI}}\\ \LARGE{\overset{\normalsize{\text{点燃}}}{=\!=\!=}}\\ \LARGE{\mathrm{9I_2+9N_2+2Fa_2+4SO_2+2P_2O_5}}\end{matrix}$$ 然而这种物质非常不稳定,且非常稀有,遇到氧气就会快速氧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LARGE{\mathrm{2SPFa+O_2=\!=\!=2P+2SOFa}}$$ 所以它被集中存储于一个特殊的基地中。然而因为一次意外,导致几乎全部的 $\mathrm{SPFa}$ 气体逸散,并与基地外的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人们经常说: >关于 $\mathrm{SPFa}$,它死了。 ### 3.$\mathrm{C^{++}}$ 和 $\mathrm{C^{\#}}$: 在珂学家研究 $\mathrm{C}$ 元素时,他们发现:通过把 $\mathrm{C}$ 原子中的一些质子变为带负电的负质子,再把这个 $\mathrm{C}$ 原子中的一些电子变为带正电的正电子,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 $\mathrm{C}$ 原子。当这个原子变成离子时,它可能失去一个电子和一个负质子,也可能失去两个电子和两个负质子。那么珂学家们把这两种特殊的 $\mathrm{C}$ 离子称为: $$\Huge{\mathrm{C^{\large{++}}}}$$ $$\Huge{\mathrm{C^{\large{^{++}_{++}}}}}$$ 然而$\mathrm{C^{\large{^{++}_{++}}}}$书写起来非常麻烦、困难,所以便有一种简略写法: $$\Huge{C^{\#}}$$ ### 4.$\mathrm{CF^{+}}$: 珂学家们还在 $CodeForces$ 中发现了一个这样的离子: $$\Huge{\mathrm{\;\overset{\large{-1}}{C}\;\overset{\large{-1}}{F}\;^{\large{2-}}}}$$ 它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 $$\Huge{\mathrm{\overset{\large{+2}}{C}\;\overset{\large{-1}}{C}\;\overset{\large{-1}}{F}}}$$ 这种物质和 $\mathrm{NOI}$、$\mathrm{NOIP}$ 等物质一样可能会引起 $\mathrm{OIEr}$ 的情绪波动。所以我们需要消灭这种物质。 ### 5.$\mathrm{STD^{2-}}$、$\mathrm{IN^{2+}}$、$\mathrm{OUT^{2+}}$ 和 $\mathrm{PrINT^{+}}$、$\mathrm{SCaN^{+}}$: (注:$\mathrm{T}$ 和 $\mathrm{D}$ 在这里分别指的是氚和氘,都是 $H$ 的同位素) #### ①.$\mathrm{STD^{2-}}$、$\mathrm{IN^{2+}}$、$\mathrm{OUT^{2+}}$: 同样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编程界的化学发现”的离子,除了“编程酸根离子”、“信息酸根离子”和“代码酸根离子”,还有“出入酸根离子”,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T}\;\overset{\large{-1}}{D}\;^{\large{2-}}}}$$ 许多化合物的身上都有它的身影,例如: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T}\;\overset{\large{-1}}{D}\;\overset{\large{+4}}{I}\;\overset{\large{-2}}{O}}}$$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T}\;\overset{\large{-1}}{D}\;\overset{\large{+1}}{I}\;\overset{\large{+1}}{N}}}$$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T}\;\overset{\large{-1}}{D}\;\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3}}{U}\;\overset{\large{+1}}{T}}}$$ 我们可以利用字符串 $string$ 的缩写的化学式 $\mathrm{ST}$ 来制取 $\mathrm{STDIO}$,化学反应方程如下: $$\begin{matrix} \LARGE{\mathrm{ST+KO_2+2NO+DIO}}\\ \LARGE{\overset{\normalsize{coding}}{=\!=\!=}}\\ \LARGE{\mathrm{STDIO+K+N_2+2O_2}} \end{matrix}$$ $\mathrm{STD}$ 也可以是一个分子,单独存在,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T}\;\overset{\large{+1}}{D}\;}}$$ 它可以用来制取 $\mathrm{STDIN}$ 和 $\mathrm{STDOUT}$,化学反应方程如下: $$\LARGE{\mathrm{STD+OUT\overset{\normalsize{coding}}{=\!=\!=}STDOUT}}$$ $$\LARGE{\mathrm{STD+IN\overset{\normalsize{coding}}{=\!=\!=}STDIN}}$$ $\mathrm{STDIN}$ 还可以被氧化(俗称 $\mathrm{O_2}$ 优化),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LARGE{\mathrm{2STDIN+O_2\overset{\normalsize{coding}}{=\!=\!=}2STD+2NOI}}$$ 然而,在 $\mathrm{STDIN}$ 和 $\mathrm{STDOUT}$ 中,$\mathrm{IN^{2+}}$ 和 $\mathrm{OUT^{2+}}$ 也是离子,它们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1}}{I}\;\overset{\large{+1}}{N}\;^{\large{2+}}}}$$ $$\Huge{\mathrm{\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3}}{U}\;\overset{\large{+1}}{T}\;^{\large{2+}}}}$$ 它们也可以是分子,单独存在,它们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1}}{I}\;\overset{\large{-1}}{N}\;}}$$ $$\Huge{\mathrm{\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3}}{U}\;\overset{\large{-1}}{T}\;}}$$ 它们可以与 $\mathrm{C}$ 反应,生成 $\mathrm{CIN}$ 和 $\mathrm{COUT}$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LARGE{\mathrm{C+IN\overset{\normalsize{coding}}{=\!=\!=}CIN}}$$ $$\LARGE{\mathrm{C+OUT\overset{\normalsize{coding}}{=\!=\!=}COUT}}$$ 然而它们还可以继续和 $\mathrm{STD}$ 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LARGE{\mathrm{CIN+STD\overset{\normalsize{coding}}{=\!=\!=}C+STDIN}}$$ $$\LARGE{\mathrm{COUT+STD\overset{\normalsize{coding}}{=\!=\!=}C+STDOUT}}$$ #### ②.$\mathrm{PrINT^{+}}$、$\mathrm{SCaN^{+}}$: 在 $\mathrm{STD^{2-}}$ 离子的旁边经常出现这两个离子,它们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5}}{Pr}\;\overset{\large{-1}}{I}\;\overset{\large{-2}}{N}\;\overset{\large{-1}}{T}\;^{\large{+}}}}$$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1}}{Ca}\;\overset{\large{-2}}{N}\;^{\large{+}}}}$$ $\mathrm{PrINT^{+}}$ 和 $\mathrm{SCaN^{+}}$都可以与 $\mathrm{F}$ 结合形成: $$\Huge{\mathrm{PrINTF}}$$ $$\Huge{\mathrm{SCaNF}}$$ ### 6.$\mathrm{PYTHON^{9-}}$ 和 $\mathrm{PHP^{7-}}$: 还有两种经常出现在计算机中的含 $\mathrm{P}$ 的离子,它们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3}}{P}\;\overset{\large{+1}}{Y}\;\overset{\large{-1}}{T}\;\overset{\large{-1}}{H}\;\overset{\large{+2}}{O}\;\overset{\large{-3}}{N}\;^{\large{9-}}}}$$ $$\Huge{\mathrm{\overset{\large{-3}}{P}\;\overset{\large{-1}}{H}\;\overset{\large{-3}}{P}\;^{\large{7-}}}}$$ (注:由于其两个 $\mathrm{P}$ 原子排列方式特殊,所以不写作 $\mathrm{P_2H^{7-}}$。) ## II.分子: (注:因为有一些分子已经在别的部分里提到过了,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 1.$\mathrm{WHK}$: 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物质,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2}}{W}\;\overset{\large{+1}}{H}\;\overset{\large{+1}}{K}}}$$ 用它掺杂一些别的金属单质而混合制成的合金非常特殊,珂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中。 ### 2.$\mathrm{PmAc}$: 珂学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它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3}}{Pm}\;\overset{\large{-3}}{Ac}}}$$ 这种物质很不稳定,易燃易爆,且具有放射性,所以其理化性质还有待研究。目前只知道它可以与 $\mathrm{IOI}$ 和 $\mathrm{NOIP}$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3.经常与 $\mathrm{C^{++}}$ 离子同时出现的分子: 珂学家们发现,这些分子似乎拥有着某种智慧,可以判断一些事情。它们中的一些分子的化学式和其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如下: $$\Huge{\mathrm{\overset{\Large{+1}}{I}\overset{\Large{-1}}{F}}}$$ $$\Huge{\mathrm{\overset{\Large{-2}}{S}\overset{\Large{-2}}{W}\overset{\Large{+1}}{I}\overset{\Large{+4}}{Tc}\overset{\Large{-1}}{H}}}$$ $$\Huge{\mathrm{\overset{\Large{+1}}{Ca}\overset{\Large{-1}}{Se}}}$$ ### 4.硫氟氘和硫氟硼: $$\Huge{\mathrm{DFS}}$$ 此时 $\mathrm{D}$ 的化合价极不稳定,所以一般认为该物质的化合价为 ♂,读作“玄”。 $$\Huge{\mathrm{BFS}}$$ 此时 $\mathrm{B}$ 的化合为 $\mathrm{-5}$。 它们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都可以使某些 $\mathrm{OIEr}$ 变得不稳定。 ## III.元素: (注:再看此部分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其它”部分中的“奇怪的电子”) 在 $\mathrm{I\;N\;Cl\;U\;D\;e-}$ 和 $\mathrm{N\;Am\;Es\;P\;Ac\;e-}$于电脑中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导致一部分的原子失去电子(或负质子)变为阳离子,例如 $C^{++}$ 和 $C^{\#}$。由于有一些离子不稳定,有的时候夺得电子,产生一些阴离子,例如 $\mathrm{PYTHON^{9-}}$ 和 $\mathrm{PHP^{7-}}$。由于它们都想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而这两个阴离子又太过强大(指夺得电子过多),所以 $C^{++}$ 或 $C^{\#}$ 就会利用一种特殊的力量聚在一起,吸引周围带负电的 $\mathrm{PYTHON^{9-}}$ 和 $\mathrm{PHP^{7-}}$,然而这样会导致阴离子在阳离子的周围转圈。如果我们把阴离子看作带负电的微粒,把阳离子看作带正电的微粒的话,它就可以被看作为一种符合原子。其中的阴离子充当了电子的角色,阳离子充当了质子的角色。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新的元素,珂学家们把它们命名为: $$\Huge{\mathrm{L\;M\;A\;G}}$$ 它们分别是这样形成的: $$\LARGE{\mathrm{C^{++}\text{和}PYTHON^{9-}\Rightarrow L}}$$ $$\LARGE{\mathrm{C^{\#}\text{和}PYTHON^{9-}\Rightarrow M}}$$ $$\LARGE{\mathrm{C^{++}\text{和}PHP^{7-}\Rightarrow A}}$$ $$\LARGE{\mathrm{C^{\#}\text{和}PHP^{7-}\Rightarrow G}}$$ ## IV.其它: ### 1.合($\mathrm{\cdot}$): 珂学家们经常在电脑上看到这个物质: $$\Huge{\mathrm{BITs\cdot STDC^{++}\cdot H}}$$ 这是一个人工**合**成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为了突出这里的 $\mathrm{C^{++}}$ 离子的特殊性,我们就没有把 $\mathrm{++}$ 给省略。 ### 2.奇怪的电子($\mathrm{e-}$): 珂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物质: $$\Huge{\mathrm{I\;N\;Cl\;U\;D\;e-}}$$ (注:这里的 $\mathrm{e-}$ 是指电子) 这个物质在微观层面上呈现出这样的状态:$\mathrm{I}$、$\mathrm{N}$、$\mathrm{Cl}$、$\mathrm{U}$、$\mathrm{D}$ 原子都挤在一起,而在这些原子的周围有一个环绕着它们整体转动的电子。这个电子很奇特,它不属于任何原子,而是单独存在,并与这些原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作用力,使这个电子既不靠近任何原子,也不远离这个整体。这是因为在这个物质的形成过程中,从别的物质身上抢来了一个电子。然而这个抢了电子的物质并没有与那个丢了电子的物质结合形成新的物质,反而是像嘎子偷狗那样溜溜球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此种物质和一个离子。这种物质在产生时会有电荷定向移动,所以这种物质常见于 $\mathrm{OIEr}$ 旁边的电脑的电池里。因为这种物质中所有的原子都不需要这个电子,而如果这个整体没有了这个电子的话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分解,不太稳定,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电子。虽然这里有 $U$ 元素,但是当它衰变时放射出来的射线总是会被那个在外面旋转着的电子给挡住,所以这个物质在宏观上看来没有放射性,非常的氨醛。与之相似的物质有: $$\Huge{\mathrm{N\;Am\;Es\;P\;Ac\;e-}}$$ 当然,它们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begin{matrix} \LARGE{\mathrm{INClUDe-+BITs\cdot STDC^{++}\cdot H}}\\ \LARGE{\mathrm{\overset{\normalsize{coding}}{=\!=\!=}}}\\ \LARGE{\mathrm{INClUDe-BITs\cdot STDC^{++}\cdot H}}\end{matrix}$$ $$\LARGE{\mathrm{NAmEsPAce-+STD\overset{\normalsize{coding}}{=\!=\!=}NAmEsPAce-STD}}$$ 当然,还有许多类似的物质存在。它们都存储于一个有金属外壳的基地中,这种金属的成分里不仅含有 $\mathrm{OIEr}$ ,还含有 $\mathrm{LUO\cdot GU}$ 。其中储存着: $$\Huge{\mathrm{\color{lime}{Ac}}}$$ $$\Huge{\mathrm{\color{red}{W\;A}}}$$ $$\Huge{\mathrm{\color{purple}{Re}}}$$ $$\Huge{\mathrm{\color{yellow}{Ce}}}$$ $$\Huge{\mathrm{\color{orange}{P\;C}}}$$ $$\Huge{\mathrm{\color{darkblue}{T\;L\;e-}}}$$ $$\Huge{\mathrm{\color{darkblue}{M\;L\;e-}}}$$ $$\Huge{\mathrm{\color{darkblue}{O\;L\;e-}}}$$ $$\Huge{\mathrm{\color{darkblue}{I\;L\;e-}}}$$ (啊这……) ## V.研究成果: 珂学家们经过不屑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注:图片原 $\LaTeX$ 代码详见我的[云剪贴板](https://www.luogu.com.cn/paste/jlu4dimu)) 最终,珂学家们终于用他们独特的方法 $\mathrm{\color{lime}{Ac}}$ 了 $\mathrm{Cao}$ 级难的 [$\mathrm{A+B\;Problem}$](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P1001)。